中国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之一现代牧业(01117.HK)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。6月22日公司公告预警在线炒股融资,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将扩大至8亿至10亿元人民币,较2024年同期的2.07亿元亏损大幅攀升。这已是该公司连续第二年陷入深度亏损,2024年全年亏损额更高达14.17亿元,四年间业绩波动超24亿元。
亏损根源:奶价低谷与牛群优化的双重压力
奶价持续探底 ,公告指出国内原料奶市场“阶段性供过于求”的局面未有改善,原料奶售价处于低位且同比大幅下降。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2025年2月全国生鲜乳平均收购价仅3.11元/公斤,同比下跌14.1%,甚至低于同期新西兰奶价(3.12元/公斤)。
牛群优化的阵痛,为提升长期效益,现代牧业主动淘汰低产牛只,导致2025年上半年乳牛公平值重估亏损高达16.5亿至18.5亿元(较2024年同期增加5亿-7亿元)。尽管该亏损属非现金项目,但直接拉低了账面利润。优化后,成乳牛占比提升至53%,单产突破13吨/头,为未来效率提升埋下伏笔。
夹缝中的生存策略:降本增效与全产业链突围
面对行业寒冬,现代牧业正多管齐下抵御风险:成本管控显成效,通过大宗商品采购策略优化、精准饲喂及配方调整,公斤奶销售成本同比降低0.22元/公斤以上。2024年其公斤奶成本已降至2.53元,饲料成本更下降16.7%至1.95元/公斤。叠加原料奶销量增长10%,公司现金EBITDA(经营现金流)得以维持稳定;拓展非奶业务打造“第二曲线”,2024年养殖综合解决方案收入达28亿元,旗下平台“爱养牛”交易量突破320亿元,覆盖386家牧场。公司同时加码育种业务,计划2027年实现冻精完全自供,以应对进口断供风险(目前国内90%冻精依赖进口)。
行业困境:产能出清中的曙光与隐忧
中国奶业正经历深度调整周期,亏损已成行业普遍现象:产能加速出清,2024年国内奶牛存栏下降4.5%,原奶产量同比减少2.8%至4079万吨,为2018年来首降;同行亏损加剧,澳亚集团(02425.HK)2024年预亏11.7亿-13.8亿元,中国圣牧(01432.HK)预亏0.6亿-0.8亿元,均受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减值拖累;环保合规承压,子公司现代牧业(合肥)曾被曝沼液还田不均、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,反映规模化牧场环保压力持续存在。
拐点将至?管理层预判下半年奶价企稳
现代牧业总裁孙玉刚在业绩会上释放谨慎乐观信号: “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,国内原奶产能降幅已超5%。随着中小牧场加速退出,叠加消费政策提振,市场供需平衡预计在三季度出现,行业拐点有望下半年显现。”
支撑这一判断的依据包括:国际奶价持续回升,3月全球全脂奶粉拍卖价达4052美元/吨;国产大包粉价格从1.5万元/吨涨至2万元/吨;肉牛价格从20元/公斤涨至26元/公斤,反映养殖产能出清效应。
现代牧业的困境映射出中国畜牧业的核心挑战:如何在价格波动中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竞争力。其应对策略提供三类启示:一是技术降本,通过精准饲喂、数智化管理压降公斤奶成本,2024年其毛利率逆势提升2.8个百分点;二是资产优化,忍受短期公允价值亏损,淘汰低效产能提升牛群质量,为复苏储备动能;三是生态抗险,构建饲草种植-养殖-深加工-交易平台全链条,以非奶业务平滑周期波动。
尽管中信证券等机构预测公司2025年将“轻装上阵、利润改善”在线炒股融资,但孙玉刚提醒拐点后奶价“更可能保持3%-5%的缓慢回升”,难现暴涨。对投资者而言,在行业黎明前的黑暗期,需更关注经营现金流(现金EBITDA)及成本控制能力,而非单纯账面亏损。随着产能出清进入尾声,这个深陷亏损泥潭的行业龙头,正等待周期赋予的翻身契机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实盘配资财经网_在线实盘配资指南_实盘配资专业网观点